《竞渡歌》(唐·张建封)
五月五日天晴明,杨花绕江啼晓鹰;
使君未出郡斋外,江上早闻齐和声;
使君出时皆有准,马前已被红旗引;
两岸罗衣扑鼻香,银钗照日如霜刃;
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;
棹影斡波飞万剑,鼓声劈浪鸣千雷;
鼓声渐急标将近,两龙望标目如瞬;
坡上人呼霹雳惊,竿头彩挂虹霓晕;
前船抢水已得标,后船失势空挥挠。
《端午》(唐·文秀)
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;
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《竞渡曲》(唐·刘禹锡)
沅江五月平堤流,邑人相将浮彩舟。
《七律·端午》(老舍)
端午偏逢风雨狂,村童仍着旧衣裳;
相邀情重携蓑笠,敢为泥深恋草堂;
有客同心当骨肉,无钱买酒卖文章;
当年此会鱼三尺,不似今朝豆味香。
《端午节的怀念》
回到吃粽子的家里,回到挂菖蒲的门前,
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,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,
回到诗歌本身。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,
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。打捞也罢,求索也罢。
龙舟再快,也不过是,时间的一枚梭子。
端午节,中国老百姓,自发地一个节日。
几千年地打捞,几千年地存在,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。
一个伟大的主题,一个伟大的身影,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,
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,求索的头颅,至今伫立江边。
汨罗江,一条永远流淌着,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。
这些诗歌和歌词简洁明了,既表达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,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。希望这些内容能满足你的需求。